目前分類:中國文學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是作者作為政治犯被關押期間所寫的幾部小說之一。

本書以大人物為主角,舉凡重要的主題: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隱、朝野、家國、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強弱、人我、群已、公私、情理、常變、去留、因果經世濟民等,都是論述之列。強烈地表達思想,內容豐富自是罕見。

《北京法源寺》在小說理論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視過去的小說理論,也不重視現代的,因這它根本就不要成為“清宮秘史”式的無聊小說,也不愿成為新潮派的技巧小說,所以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該趕快“過橋”的,也就不多費筆墨,該大力發揮的,也不避蕭伯納一《一人演說》之讖。

文章標籤

之乎書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

整部小說以散文的筆觸,講述了“我”在青春期的躁動中迷戀一個叫做朱裳的姑娘的故事。

作者試圖通過自己的描寫,生動細致地刻畫出一個處于青春期的男孩內心里那種熊熊燃燒的感覺。 

與馮唐的的上一部小說《萬物生長》相比,《十八歲時給我一個姑娘》可以看作是其前傳,主人公都叫秋水,《萬物生長》寫的是大學生活,《十八歲時給我一個姑娘》敘述的則是中學生活的情愛斷代史。記錄作者在八十年代初的北京最初接觸暴力和性時的感覺。

文章標籤

之乎書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色”裁紅樓

“色”取意以性格色彩理論來分析,“裁”:斷、定人的性格、心理和行為。

推翻了紅樓夢的若干常識、理論,甚至“公理”,比如家事消亡首罪寧、賈珍是一個又淫又孝的人等。對寶玉的“女兒珍珠論”,指出寶玉的真正標準是“美人珍珠論”,還要守在自己身邊才算;對公認黛玉多愁善感是因為家庭環境,舉出湘云、香菱兩個反例,指出性格才是決定因素;對于寶釵反復勸說寶玉,指出這并非什么封建禮教的毒害,而僅僅是因為出于寶釵喜歡寶玉,而她的性格希望自己的情郎上進,從才學上配得上自己。

得出了很多新視點和新觀點,比如黛玉的自戀是“水仙”,寶玉的自戀是“孔雀”;紫鵑的名字可能不是黛玉所改;“大菩薩”李紈為何在詩社表現絕然不同的性格;賈珍率性而為,雖是不能明言的私情,卻是有擔待的男人;而柳湘蓮終歸不過是個瞻前顧后的普通小生。

對若干公案給出了性格學的解答,比如釵黛優劣的判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讀者的性格;黛玉明明心里惦記寶玉卻總是嘴里百般撇清是因為她對自尊的需求;寶玉乞紅梅,黛玉為什么不派人跟著是因為吃醋;寶釵貌似無情是因為她的心思首先考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考慮。

文章標籤

之乎書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